當前學佛人眼中的佛法內涵為何?

 

佛法只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同於一神教的廣施博愛、普濟群生而已,同於世間的慈善事業,只是於世間的善法裡面奔走,而沒有更深入的出世間法的真實智慧?

抑或只是一堆佛法名相的堆砌,將佛法當成是學問,以為博覽經論如此便能明了 佛陀所說正理,即是實證 佛陀所說之正理?

又或認為於修行中當一悟即可成佛,心慕追企這「開悟」,以為這開悟是境界法,是個有所得法,卻渾然不知「開悟」以什麼為標的?

又或認為「開悟」等同疾獲神通,境界高廣,以世間不可思議之法作為標的,而不竟知到底「開悟」和菩薩志行以及修證成就佛果有何關聯?

又不知南北傳佛法有何異同?為何在大覺者 佛陀示現入滅後,會有兩種佛法之重點不同的傳承?這中間的差異究竟何在?為何大小乘法有如是之差別?究竟何者為究竟?另外一者若是不究竟,一切智者、無所不知乃至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無所不知、於一切究竟了知的佛陀為何更說?學人應該如何會同而了解 佛陀的深意?

還是受到世間學者的「研究佛學」的影響,徬徨於歧路,以為代表大乘法的菩薩道是否為小乘法於歷史上的演變,而摻入「大梵神我化」的結果,而失去對於真實實相法的信心,對佛法產生疑惑,對佛陀的究竟一切知徹底懷疑,對於能夠履踐佛陀開演實相法界智慧慈悲行的「菩薩道」產生疑慮,從此對於三寶還是疑見不斷?

對於法義上產生諍見,隨手都是一打以上的困惑:不知修學小乘聲聞法可以成佛嗎?阿羅漢難道不是佛?阿羅漢真的不再回來?那他去哪裡呢?離開三界以外的世界是什麼?如果沒有五蘊,沒有意識存在,這是不是「無知」,是不是無法知覺「法」的存在?阿羅漢連這意識都要捨盡,這樣他又沒有於活著的時候而修學另外一個了知「法」的覺支,他如何於色身報盡以後,還能夠說有覺知心的存在?既然覺知心已經不存在,為何說是涅槃?為何小乘經典要直說此涅槃不是斷滅?為何經典說這阿羅漢滅後不是無有?如果大乘法是究竟,佛的「涅槃」是何種涅槃?如果佛和阿羅漢的涅槃兩者是相同,則阿羅漢應當知道何謂「涅槃」,應當能演說小乘經典已經有開示存在的三乘法,應當可以自稱為佛,為何不是如此?還是佛陀的涅槃只是示現,這涅槃還是只有修學大乘法的菩薩方能了解?為何小乘經典說佛陀還有顯示於他方世界的淨土?為何說法的法師們、大師們對於這上述的問題,都沒有一個清楚的答案呢?他們不是年少出家,很認真地閱讀三藏的法義嗎?為何說到般若的時候,都是辭不達意,為何說佛陀這麼嚴肅地說,說:「祂有說法」,這樣就是謗佛?到底 佛陀說祂有沒有說法,為何還有不清楚這意思的法師們也無法解惑,卻和一般學人妄想說些五四三,道三說四,來亂解釋這句聖言量呢?明明佛陀已經說:「祂沒有說法」了,還要胡亂解釋呢?

不知西藏喇嘛教的活佛是不是佛?為何世尊明說此後當有一佛,名為 彌勒佛,根本中間無有其他佛的稱號,為何有一群人膽敢稱自己是「活佛」?這樣大言說自己是「活著的佛」?為何又將自己實際信奉的「喇嘛教」的名稱,定名為「密宗」呢?為何這喇嘛教所信奉的實修最後四喜的境界是必須於男女淫慾法中的性交裡面出現,乃至於一群男女集體行淫亂倫,輪流互相共同雜交呢?這樣不清淨的法,為何還有亂了自己名稱的「顯教」的法師也要崇拜這樣以「性器官活動」的修行標的的淫亂團體呢?為何這群人將自己推崇到無可復加的地步,誑稱「上師」冠於諸佛之上,將皈依改成皈依上師為優先,真不知道這些人的眼中的「喇嘛上師」是個什麼東西?竟敢無恥地列在諸佛之先?竟敢與三寶共列?唉!真的是遠古以來的「性器官活動」的思想作祟,讓印度的「性器官神學」刻劃入這群喇嘛教的邪人的心中?

這一大堆問題一直困惑著現代的學佛人,若執著名師崇拜而依人不依法者,縱然事後閱讀 平實導師的書籍而發起若干深慧的抉擇,然而覺得這名師道場的師父、當家師、小師父,或是住眾對我平常總是寒暄問暖,我還是不能不護持,即使道場連上面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錯的,我還是不好意思當面和他們解釋,這樣他們情何以堪,這樣我就不尊敬三寶了,他們總是穿著袈裟的出家人,怎麼可以隨便說他們不對呢?縱然他們閱讀的經典比較少,也是因為他們「太忙著度眾生」了,因此沒有時間讀佛陀的聖言量,也不清楚 佛陀說的話,但是他們,如是者瞻前顧後,事事以情執為先,不以法為先的學人,必定落得一生學佛,馬齒徒增、時光虛擲的窘境!

 

若再愚迷無智,隨著他人口沫人云亦云,夤緣攀附大名聲、大道場,不能辨彼諸大師言說背後所隱藏之私心──寶愛名利、徒眾鉅萬、寺院道場之宏偉,於這些世間上增長「我所」,積聚種種而不能了解 如來的真義,隨於彼等大師片面之詞,打著「護持正法卻來大膽誣蔑正法為邪法、誣蔑大乘勝義僧──現居士身者的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為邪魔外道而謗佛、謗法、謗勝義菩薩僧;一生勤苦修行的結果是善心得惡果,實是人生最大的冤枉,甚是可憐!可憫!可悲!此等心行,往往非諸初機學人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初學佛法者,於此應當有智慧觀察之

 

為悲憫末法學佛人,在邪師說法不可僂指掐算之今時,稟受 如來之正法教的菩薩學人,唯有大力彰顯大乘法──唯一佛乘的殊勝微妙法,跟隨平實導師的菩薩志行,顯示菩薩於此末法坦然為眾生而無畏無屈的志節,寧可經此界眾生之無知誹謗而不肯輕言人情而葬送 佛陀之真實義,不肯與此諸山大山之諸等大師老宿而和稀泥,將殊勝至高無上的如來藏妙法委屈而與意識覺知心之常見共於一法殿,寧可蹈入無可救的眾生界而顯示如來的正威德,真菩薩之志節而難侵,亙千古而獨往矣!是以願有緣佛子生起淨信,能使生起初分抉擇力,得以進入大乘正法修學的坦途,往佛菩提康莊大道而勇往直前精進不退,化長劫為短劫,早證佛菩提果,是所至願。

 

放眼望去蜚聲中外之諸大山頭,縱然寺院有信眾龐大捐獻、寺院建築之耀睛奪目炫爛華麗,廣建世界各地,不過是彰顯寺院之表相莊嚴,相互滕薛爭長,徒負虛名。然而彼等道場所弘傳之「佛法」立論空泛,悖於宗門正法,以如來法毀害如來法,皆以錯謬會之聲聞二乘解脫道,既非真實之小乘法,又希冀以取代大乘真正勝妙的真實如來妙心的法義,如是尚不知不解蘊處界之內涵,如何可以斷除我見?未證聲聞初果,於初果向尚且不聞,何況能有「道」可說?不過夾雜過去論師、祖師的語末,類鸚鵡而學人作語,皆會不得真見,如何可以心無有慚愧?縱然心橫著出去,而「信施之難消」,終日念誦,豈無愧疚?當思及,便當惴慄不安哉,方為僧之僧格,方對得起這身上的「袈裟」的無量功德!

 

以袈裟能長養四眾學人、乃至一切人天、鬼神非人之對於佛、法、僧的敬重心,以此說此敬重心而得以將來畢竟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皆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於因地發願於此五濁惡世中,與此苦海眾生建立不可思議信之憑證,因此於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無量無數之阿僧祇劫修行而得成此世界之佛果,故此袈裟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對眾生的照怙的憑證!

 

故當敬重此不可思議的佛果,是以今日若不能修持正理,當自慚愧,當自悔責,當知 如來之不深苛者,是以袈裟為尚,是以袈裟能代表如來的莊嚴,袈裟能夠度眾生而究竟佛道,非是以出家眾而能無聞於大法,便可自視睥睨,於此界漫說經典,而混雜非道,將「意識心之本妄」、「本妄的意識心」說成是法界之真實相,以為意識心修煉之後,便可脫胎換骨而能計此成就個人之盲修瞎練,如是者真的是不讀大乘,也不閱《阿含》!

 

若是今日眾生全然無知,《大藏經》無處尋覓,此法師大師到此亂說,也無人識得;又因為敬重袈裟的緣故,也無人膽敢於法師前置喙一語,然而今日網路上隨時可以下載如來之至教量之法語,整部《大藏經》都可隨時於電腦中翻閱恭讀,如是各個名山阿師啊!您能「呼隴」多久,難道以為天下的學佛人都是不肯閱讀經藏而任由您說了就算數了嗎?難道法師您法座上說法時,不會心裡面恐懼不安,難道真的不怕有學人舉手發問,當場將自己也不清楚而卻要硬著頭皮胡說一番的西洋鏡拆穿嗎?就算是一生可以無到此難堪處,難道諸佛菩薩乃至護法神都沒有他心通,不知道您心裡面的忐忑不安嗎?唉!世間之浮華易去,時不可再,受用就是受用,這些眷屬、道場、名利的種種受用不管當初是不是出於自願,如今受了,就是用掉自己多劫所修持中所得到的福德,未來於法上,難得商量!莫說商量與否,當說下輩子再度出生於此人間已經是多少困難,若可,福德今生已經過份用盡,來生之時,多少顛沛流離,即是再得受出家,恐也無福消受信施!阿彌陀佛!

 

若是貪欲尚且粗重,云何有無上大法可度隨學之在家出家四眾?復以生滅變易之意識境界有出有入之法為證悟本住心之標的,以能知能覺之心進入離念無覺無知之「能所雙亡」境界,以此為悟,以執著六識論之邪見,不能實證根塵處十八界之本源如來藏,不能如實勝解般若中道之義理,不能以般若實相智生起般若波羅蜜之第一義性,云何以虛妄之法脈傳承,而以悟者自居為人勘驗?復以世俗諦緣起性空為第一義,以緣起性空為第一義真實無分別,以緣起性空諸法無自性空為法無我智,以意識細心常住不壞之創見來作為佛法,妄說如來藏僅為思想並無實質,大乘佛法是部派佛教以後的弟子長期演化而來,是「 佛涅槃後,佛弟子對 佛的永恆懷念」;以無因論惡取空邪見及常見取代真正勝妙之第八識如來藏法,闡揚「人間佛教」之世間法理念,以此「見慢」高推證境妄說「看見佛陀在人間」彼等大師以外道法而冠以佛法之名,披著弘法、護法的旌旗而共同造作破法行徑古今惡知識皆然,只是未悟底老狐,善於籠罩學人,真是此界眾生之悲!

 

是故 佛於《佛藏經》云:「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滅我正法」;復又於《大般涅槃經》云:「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沮壞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是魔波旬壞正法時。」值此末法之際,諸佛子不應著於名聲表相,應以所弘傳法義之內涵,要以教下經典來印證,不可稍離教門而說已經通宗;若離聖言量,離般若實相智之現觀,而憑藉意識思惟安立一切法無自體相,所得猶如虛空之想像,無有真實法可證,純屬虛妄戲論。此輩即為魔王波旬所化比丘、比丘尼與在家二眾,或化作二乘聲聞初果乃至極果阿羅漢等,穿如來衣、住如來家、吃如來食,假說如來法以破如來法的獅子身中蟲。諸佛子們未具眼能明辨之,應當努力修集福德,親從善知識而戮力修學,於生死大事方有眉目。

 

佛世尊依眾生根性之差異而有三轉法輪──初轉法輪之二乘聲聞菩提、二轉法輪之般若實相智、三轉法輪之唯識一切種智。成佛之道,唯在大乘;二乘菩提無之。然而世尊於二乘菩提中,已經密意隱說法界之實相,密意隱說無餘涅槃之實際,唯是二乘有學無學諸聖不能證爾!三轉法輪經典法義內涵皆是成佛之根本──實相心如來藏,南傳佛法不應於二乘菩提中分宗立派,二乘菩提法無異味,唯是解脫果故。北傳佛法亦不應於大乘菩提中分宗立派,大乘菩提唯是二果故,一者通教菩提之解脫果,二者別教菩提之佛菩提果。佛法是法同一味,無有隔礙,不應大小乘各說各話,佛法理當互通無礙不可分割;現今佛教界之亂相,徒令修學佛法者無所適從,難以明辨真偽;若無具眼者,豈不葬送慧命法身於斯乎!一切學人修學佛法,當依真善知識建立佛法修道次第之全盤概念,了知佛道之內涵及修學次第,而後依之修學,方屬正辦。不應如古時祖師之分宗分派,不應昧於世俗表相之法脈傳承,不應以光大某宗某派門庭為志。應當於佛法具全面性之認知,而後一一修證之,繼之以整體佛法之弘揚。

 

人間是三界之樞紐,不論上升下墮,其中境界莫不是如來藏所生所顯,皆是如來藏所變現之內相分。意識覺知心就在這裡面起種種分別,與末那一起在內相分裡面起貪愛厭憎;其實皆在自己第八識如來藏所顯現的內相分裡面,從來沒有離開過第八識如來藏所示現的境界。下墮地獄之眾生,受長劫之內相分尤重純苦,求出無期,一息尚不能暫止,地獄中之覺知心在業力的引領下,苦痛是數倍之延伸,其如來藏中所藏惡業種現起地獄之見分與相分故。持五戒不犯,其如來藏中所藏善業種子則於人間現起人道五陰之見分與相分,餘趣類推皆然,其法性不外於如來藏,一切法即是如來藏性。

 

證得如來藏之菩薩,現觀聲聞緣覺入無餘涅槃仍然是如來藏性,六道眾生亦然;菩薩所證得之實相般若智慧,仍然是如來藏性,皆從如來藏出生,現見如來藏不一不異;成佛亦不外於如來藏,於因地證得如來藏,至六地證得「似有非有」,斷除分段生死,至八地滿心斷盡變異生死,得除「阿賴耶識」粗重之名,惟「異熟識」縱凡夫地至於一切有學地而不得除,一直到佛地圓滿證得一切種智,方更名為無垢識,現觀佛地也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性不外乎「雙不」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善不惡、不病不死……等,不出定也不入定,恆時住於如來藏法性,不曾離開如來藏。就像五陰身於三世中生起又滅卻,亦未曾離開過如來藏,生死不離如來藏,何曾有生死?猷如明珠表面之光影,胡來胡現、漢來漢現;明珠顯現有情眾生三世一切法相,來來去去,煩惱火持續燃燒不熄;這樣現觀所生起的智慧就是到彼岸的智慧,智慧到彼岸是依於如來藏而說,一切法性即是實相法界,即是如來藏之法性,是大乘般若的總說。

 

佛世尊於阿含部之《央掘魔羅經》早已明確宣說:「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然而彼等大師以《阿含》權威自任,專取所愛樂之法義來說,卻不聞不見《阿含》中有多處已明說阿賴耶識、如來藏、涅槃、本際;隱含大乘法教於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來藏非真,妄以唯識為假想觀;執有情唯具前六識,誹謗般若說是一切法空,性空唯名;令四阿含諸經所說之三乘正法皆成斷滅法,令般若諸經所說第一義諦之般若慧,成為戲論。

 

《央掘魔羅經》卷4云:「意法前行,意勝法生;意法淨信,若說若作,快樂自追,如影隨形。我為聲聞乘說此偈意者謂如來藏義若自性清淨意是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所作及淨信意法斷一切煩惱故我界故。若自淨信有如來藏然後若說若作得成佛時若說若作度一切世間如人見影見如來藏亦復如是是故說如影隨形。意法前行,意勝意生;意法為惡,若說若作,眾苦自追,如輪隨跡。此偈說煩惱義意法惡者為無量煩惱所覆造作諸惡故名為惡。不自性心如來藏入無量煩惱義如是躁濁不息故。若說若作一切眾苦常隨不絕如輪隨跡者諸惡積聚生死輪迴轉一切眾生於三惡趣中如輪隨跡。是故說於福遲緩者心樂於惡法。

 

語譯如下: 

「萬法本源之如來藏阿賴耶識以意根作意為先導──意根是生命樞紐,由於意根作意思心所運作的殊勝,藉五根不壞、五塵現起等眾緣,引發如來藏阿賴耶識中與其相應的種子現行,令諸法不斷出生種種法相;第八識如來藏是全然被動性配合意根作意之心體,從來不曾有主動現起諸法之「欲」故如是乃恒而不審之體性。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十八界全部滅盡,意根不再現行,諸法也就不再生起。二乘聲聞證果入聖菩薩明心證道四不壞信,意根的清淨作意與現行諸法和合運作生起了清淨性──於三寶生淨信,故能度越惡道,由信戒故離貧賤因。菩薩如是現觀五陰與如來妙心不即不離,若有所說、若有所作,皆是快樂隨,如影隨形,永恆照見實相,不曾捨離。今時我為二乘聲聞解說此之意涵,謂萬法的本源如來藏識能夠生起清淨信力,相信有情眾生皆具如來妙心,入無餘涅槃後有一本際常存不滅,其心體具足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如來藏超勝一切法,一切法都攝歸如來藏。因於意根清淨之作意後,所顯現諸法亦是清淨,能令意識降伏種種煩惱,乃至精進修學,進而斷盡一切煩惱,於諸菩薩行中乃至成佛度化眾生,若有所說、若有所作,猶如度化一切世間 彷彿見到自己影子一般現見如來妙心與我五陰身同時同處和合運作顯現,未曾仳離,是故說如影隨形。

 

由於意根之習性勝故,若行者隨其長劫來所熏習之貪瞋習氣種子而行,為無量煩惱所覆蔽,造作諸惡業行,若有所說、若有所作,皆是眾苦逼迫,焉能脫離,宛如車輪駛過之痕跡,難以抹滅。我說此之意涵,謂意根的染污作意,於現法中為無數無量的煩惱所纏縛,煩惱之賊侵逼故,造作諸惡,是故名為惡。眾生不知不解能覺能知之心為無明根本故,隨著染污意根煩惱習氣造作諸惡行,所造業行不曾外於如來藏,無數無量的煩惱種子被收藏於如來藏中不曾遠離,被煩惱遮蓋故;染濁業種現行回熏,生生世世不曾歇息,如來藏所收藏之惡業種子,隨著異熟果流轉生死。若有所說、若有所作,一切諸行皆與惡法煩惱相應,猶如車輪的軌跡顯現綿延不斷,積聚生死輪迴業種,令造惡有情淪墮三塗。是故不精勤修六度萬行、修三福淨業、持戒止惡、消除性障以累積福德資糧之福德遲緩者,心都樂於閒蕩悠游於煩惱海中。」

 

五祖弘忍大師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意謂禪宗之證悟明心只是開啟修道的一扇門,開悟唯是踏入內門修學佛法的初步云爾,離成佛之真正法道尚且遙遠,未來有無數無量的法門尚未具足,由此可知大乘佛法之鉤深致遠、廣博無崖。禪宗如來藏的總持──乾屎橛、饅頭、餬餅、東山水上行、祖師西來意、水上踢毬子、頡利……不一而足,如此難會,古來禪子花盡多少漿水錢,踏破多少芒草鞋,四處行腳參訪真善知識,只為親證此涅槃如來妙心,宗門向上一路了卻五陰我生死迷懵之底蘊故;或有悟後禪師歷盡千辛、涉艱履危參訪諸方大善知識,藉以增益見地與悟境之功德如是向上地繼續進修。

 

佛果克勤禪師:「活句下薦得永劫不忘死句下薦得自救不了。若要與祖佛為師須明取活句。……此豈陰界中事亦非世智辯聰所及。」一切真悟禪師舉凡有所作略,皆是宗師腳踏實地為人之本分事,利根學人能夠心領神會禪師語中弦外之音,離語言文字義之話頭參究,當下使人法身慧命活轉過來,自能承擔所悟本來面目真如理體全身,而能現前觀察、領受真心如來之功德妙用、親切殊勝,刻鏤深入,難以忘懷。若以意識推究住於言義中,亦或住於離念靈知中,鬼窟裏作活計不達本源,與如來妙心毫無交涉,自斷慧命法身,遑論為人之師而能度化他人?真心如來不即五蘊、不離五蘊;絕諸思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涅槃妙心一向自住於離三界中之見聞覺知,與所生之五陰十八界不即不離和合運作無間,恆離於語言文字,離於一切心行法相,卻又了眾生心行而生、顯一切法是故真心如來非是陰界諸事之法是陰界入等法出生根源故,非是有世智辯聰之未悟佛學研究者所能會得

 

此中正理 平實導師常於書中提到,略舉幾處為證:

 

《大乘無我觀》p1.

成佛之道,唯在大乘;二乘菩提無之,二乘聖人不知。二乘菩提唯在蘊處界之觀行上著眼,實修之法,則是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法。此等佛法之觀行,則是以四念處為主。然而世尊在二乘菩提中,已經密意隱說法界之實相,密意隱說無餘涅槃之實際,唯是二乘有學無學諸聖不能了知,故不知爾。

《我與無我》p7-8

凡此皆在說明第八識實相心之體性,故說大乘般若諸經所說般若,非如月稱、宗喀巴、印順、達賴等人所說之「一切法空」,非是「性空唯名」,乃是藉三界六道一切法,敘述此真實心之中道性及涅槃性,令一切佛子了知:一切世出世間法皆由如是真實心而生而顯。如是建立正知正見已,則能知所進道,悟入大乘菩提庶幾有望;是故大乘佛法固說無我,然無我卻非一切法空之斷滅見,謂無餘涅槃之實際即是實相心也。如是實相心,名為非我之我,名為非心之心,名為諸法實相;證知此心者,即能了知實相,隨即出生大乘般若智慧,名為大乘別教之賢聖。由此實相心之體性恆常而永無滅時,非如蘊處界之生住異滅、無常必壞,是故假名為我,非如蘊處界之無常故無我;而此實相心能生眾生我性之蘊處界,本身卻是無我性,二乘無學若末迴心大乘而證此心者,亦不能知之。

《甘露法雨》p52

印順法師說:「般若所說的意旨就是一切法空,性空唯名。」他把般若做了這樣的定位:般若的主旨就是在說明世間一切法空,五蘊十八界皆空,包括所有一切佛所說法也都空,統統無有真實,只是名相施設,一切寂滅,所以般若的主要意旨就是緣起性空、一切皆空,所以般若學就是性空唯名。如果這樣可以叫做佛法的話,那麼佛法就變成唯名無實的戲論了。

 

復次,由這堂課 平實導師的開示,我們應當思惟:

世尊在經中處處開示意識心是生滅法,為什麼自認悟者的佛門大師,卻以離念靈知的意識心做為開悟的標的?

如果「人間佛教」只教人行善布施,做好事、存好心,而不教人解脫與成佛,這樣與其他宗教有什麼差別?那我們為什麼要信佛呢?

佛門中不管是那一個宗派,所證悟的標的,必定都是一樣的,因為佛佛道同的緣故,因此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隨便發揮,一切需以至教量為準。

 

最後供養諸位菩薩一則公案:

 

有師問:「什麼是聞聲悟道見色明心?」

雲門禪師答:「觀世音菩薩將錢來買餬餅。」

手放下來又答:「原來只是個饅頭。」

 

若能會得雲門禪師活句,是宗門一把好手;若會不得,請至正覺講堂聽平實導師說法去也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平實菩薩摩訶薩

 

 

                                               佛弟子 正馨 合十

 

           週二上課心得由studydiaries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授權條款釋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護法公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